close

第一次知道Leonard Cohen,是這個世紀初的事情。因為「美麗失敗者」中文版要在台灣發行,出版商特別辦了一個有現場演唱的座談會,因為好奇於這個作者,同時現場演唱者是因為公司同事與工作關係而認識的歌手,所以跑去現場。演唱的部分一級棒,座談部份則讓人難以下嚥。

既然知道了他是一個歌手,當時自然也找了一些他的作品來聽,那種有如吟詩般的低沉嗓音,的確如他自己所說的,唱的不好,但也因為這「唱的不好」的嗓音,讓他特色十足,繞樑三日。

該怎麼說呢?那種你可以在他的音樂中安然的死去的感覺,那種對於生命的了然和洞悉,還不需要聽懂他的歌詞,就能夠在幾個字串和音符中找到真實的感覺。古人說,朝聞道,夕死可矣,或可描述那種感慨。

這部片子是關於一場對於Leonard Cohen現上讚揚的音樂會,演出片段交錯在對Cohen的訪談之中,相較於這些演出者的演出畫面,Cohen對自己的真摯與細膩,十分清楚的被對比出來。有幾位演出者的感覺扭捏做作十足,配上導演不知道為什麼光拍大頭的畫面,幾乎讓我有做噁的感覺,但Cohen的曲子,他如詩般切入核心的歌詞,發散出無以倫比的吸引力,移轉了我對幾位禮讚者過度矯揉的表演所感到的厭惡。

全片的賣點自然是在Leonard Cohen身上,或許是因為年歲的關係,訪談中的他說起自己,絲毫沒有他的作品中那種詭異怪誕的味道,反而比較像是走過了漫長人生路,回頭看看自己的腳步,反而更能中庸的明白「自己」的現在是如何被形塑出來。在片中也可以看到Cohen和東方文化的連結,這樣一位來自基督教世界的猶太人,是如何和禪宗接頭,進而皈依;從印度史詩故事裡去舉例,突顯了他對於生命的態度與認知。片中還特別念了一段他為「美麗失敗者」中文版所寫的序言,這或許也增加了他與華文世界的親密吧。

Cohen的音樂是很典型的敘事歌曲,這種型態的歌曲反覆性高,編曲簡潔不華麗,他的力量大多來自於他在文字上的能力,這也突顯了歌詞在歌曲中所佔的比重,甚至是影響力,可能超過旋律甚多,當然作為「歌」詞,這文字與音符的搭配是十分重要的,他願意花上一年的時間寫一首歌,修改文句和字詞,這或許是他的音樂,完全不是當今工廠式生產的流行音樂所能相比的主要原因。

雖說是以這場音樂會為主,但片尾最後是Cohen與U2演唱《Tower of Song》,讓沒有聽過他的人好好的見識了本尊的實力。片中的每一首歌,配上訪談作為引子,於是歌曲的故事也成為了感動的力量。我想,或許每一個去看了這片的人,都能在片中的某一個瞬間裡面得到感動,那正是Cohen的詩歌-文字與音符的共鳴-為這塵世裡孤單的靈魂,所帶來的救贖。

是的,愛音樂的人,都應該去看這部片子,讓感動在眼框中打轉...

本片官網:http://www.leonardcohenimyourman.com/

更多關於Leonard Cohen...

The Leonard Cohen Files http://www.leonardcohenfiles.com/
新力音樂的官網 http://www.sonymusic.com/artists/LeonardCohen/DearHeathe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ydneyS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