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幾天Pat Martino的表演讓人感覺若有所失,所以當天回到家就先找了一下今天這場演出的資料,主角Aldo Romano是來自法國的義大利裔鼓手,超級老咖,但這幾年依然有不少作品推出,甚至還有演唱專輯哩。結果找到了這個:

http://www.youmaker.com/video/sa?id=8504839c980e475d8724383d48ba3b26001

喔耶,正好就是今天演出的組合呢!Black Dog?這不是齊柏林飛船的名曲嗎?聽完之後整個人都沸騰了,也讓我益加期待今天的演出。

今天人不大多,估算大約六成吧,看來演出者的知名度果然也有差,畢竟台灣在歐陸資訊上是相對不被注意的,但是我想今天有來的人都不會後悔。和前幾年也是由鼓手領軍的演出比較起來,今天這場更明顯的充滿能量起伏與變化。猶記得上次由某名鼓手領軍的那場聽到一半某爵士貝斯名師就跑了,而我為了白花花的銀子還是硬把它聽完。我想這可以見識到Sideman和Leader的取向是不一樣的。

大致上來說,身為鼓手的Aldo Romano沒有過度凸顯自己,而讓其餘兩位和他三足鼎立,於是音樂在節奏性與動態上都能有充足的變化與動能。Baptiste Trotignon這位出生於1974年的年輕鋼琴家,手長腳長的在台上散發出驚人的魅力,其對於琴鍵的控制力相當棒,不但能準確的彈出快速的音符,對於觸鍵的控制更從輕柔無比到活力四射,這種控制力在已經身為大師的Aldo Romano上也能輕易的看到,打擊的力量從隱隱約約,製造出楚於遠處的聲響,到全力以赴,以致於Ride發出一種類似電子音效的共鳴。

同樣在大量使用Ride的打法時,Aldo Romano的鼓聲聽起來就不若Pat Martino這次的鼓手Scott Allan Robinson那般讓人焦慮,而且,也不會有那種滿溢到有點油膩的感覺。相反的,Baptiste Trotignon和Pat Maritino那場的鋼琴手Richard Germanson比較起來就更像是全場的主角,當然這裡有編制上的差異,對Richard Germanson來說,保留空間給容易和鋼琴衝突到的吉他是相當重要的事情,而且彈吉他的Pat是老闆,那Aldo Romano的鼓在樂器本質上就和鋼琴沒有衝突,加上鋼琴是這場演出中主要的旋律和和聲樂器,因此整場下來就很像Trotignon的秀。

不過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這就是一場失敗的演出了(「Aldo Romano」 Trio?),這個三重奏裡每個人表現的空間都很大,光從時間來看每個人所擁有的Solo長度都相當接近。貝斯手Rémi Vignolo不像Pat那場的Paul Gill一樣聽起來像打假球(這個問題和音控也有關),一開始他Solo時音量有點小,還聽不出他在幹什麼,後來Balance變好了,就可以聽到少見的,有動機的Bass獨奏,同時他還露出一手好技巧,難得一見有人用低音大提琴速彈......

雖然我對齊柏林沒有特別的愛好,不過聽到Black Dog出現的時候,還是熱血了一下。不過今天整場的演出,與其說是爵士樂,其實離一般比較美式的爵士還是不一樣,今天的曲目中很大一部分是改編的流行歌曲或搖滾曲目,一方面讓人見識到了音樂的可能性,一方面也比較不那麼的「爵士」,一部分的歌曲聽起來甚至比較像是電影配樂,或者是當代作品,直到第二次安可才讓人驚覺,這些傢伙們即便玩起Standard,還是嚇死人的一把罩。


全場沒有休息,結果節目結束的時候才八點四十,大概只演了七十分鐘,當然,觀眾是不可能就這樣放過他們的,於是安可一首紀念大導演巴索里尼的作品,雖然是紀念這位因為拍攝「索朵瑪一百二十日」的過程裡一些令人爭議的作為,結果在羅馬被人殺死的導演,但是歌曲卻聽來輕快開朗而有種和那位導演的作品很不搭調的愉悅,也或許是另一種面對死亡或歌詠的方式吧。歌曲結束,獻花,此時八點五十分,觀眾不散,掌聲持續五分鐘,終於他們又再度上場,我想,或許以後兩次安可,會變成一種傳統吧?

對於Aldo Romano這位老將,我認識的太晚,幸好我沒有錯過,這真是值得記上一筆的事。

演出時間:2007年08月25日(星期六)晚上07:30
演出地點:國家音樂廳
演出者:Drums→Aldo Romano
    Piano→Baptiste Trotignon
    Bass→Rémi Vignolo

延伸閱讀:
破報評介Aldo Romano與夏日爵士派對→http://pots.tw/node/2268
鋼琴手Baptiste Trotignon的官網→http://www.baptistetrotigno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ydneyS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