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今天下午台灣爵士第一狗仔就打給我說左右兩邊有很多空位,不過我後來還是坐在我買的位子上。

Pat Martino最為人所知的故事,是他在1980年曾經因為腦瘤開刀,結果失去了彈奏吉他的能力與記憶,結果又花了七年的時間從頭學起,在
1987年重新再以一位爵士吉他手復出。然而這並不是他真正的回歸,因為他只是設法回復自己在術前的生活,卻缺乏他在術前對於音樂的熱愛與興趣。於是1989年,在一連串的家庭變故與身體病痛下,他又淡出音樂界,直到1994年他才又以一個熱愛音樂的吉他手重新回到樂壇。

關於他的故事就不用多說了,其實這方面的資料挺多的,而且今天的免費節目單中也有一篇Eric的文章寫的相當詳細。

今天的表演從一開始就十分激烈,然後幾乎就一直保持的十分激烈的情況直到結束。Pat Martino的話不多,但是手上的音符卻不斷射出,那把
黑色的Gibson在他手上像是連環機關槍一般,讓人十分懷疑,台上那個人看起來又不是小夥子,怎麼好像是在看爵士版本的殷維?

只是一直十分激烈的演出容易有個問題,就是到後來就會覺得也沒有那麼激烈了,結果下半場我就稍微的昏迷了一下子。不過安可的時
,整個樂團突然變了個樣子,尤其是最後一首曲子,讓我感覺還好有聽到安可完。

整體來說,今天Pat Martino很清楚的顯露出他一些看出他的偏好,旋律小音階的使用與快速的琶音,如果要拉氣氛就會把一個樂句反覆彈個十
幾遍,Pattern如果好聽就開始全音或半音移動,不好聽就突然斷掉,或用半音移動到好聽的位置上,加上使用空弦做快速的音符跳動,眼睛閉起來再開個破音,每首歌都可以讓所謂的新古典速彈去旁邊罰站。你很難想像一個六十幾歲的老人,不但能在台上背「電」吉他站滿兩小時,還能夠讓左手已那種高速度在指板上游走,而且他左手和右手就速彈來說都屬於必較沒有效率的方式,因為他的動作相當大,我想,在他的世界裡面音符應該是如同灑落滿天的星星一般。

我非常喜歡今天那最後一首安可曲,因為他留下了比較多的空間,給了我比較長的時間去體會音符和音符之間的關連,而且在這首歌中,
鼓手也不像之前那麼忙碌。今天聽到每首歌,幾乎都在考驗著樂手在速度上的極限,從頭到尾我都覺得鼓手很努力要更多、更多、再更多一點,結果是整體音樂的動態變得很緊繃,那在這首曲子中,這位腳踏古典、爵士兩條船的鼓手Scott Allan Robinson,表現的方式才讓我喜歡上,加上鋼琴手Richard Germanson精采的Rhodes獨奏,終於讓我滿足的離開。

今天的獨奏部分大致上都有著類似的模式,不過伴奏的部分我非常喜歡,Pat展現了一個真正的爵士吉他手不應該只顧著Solo到天長地久,他在
伴奏時彈的和絃數量和他的獨奏一樣驚人,完全不是聊勝於無的補幾個音意思一下,甚至更演繹了鋼琴那種繁複的聲響,以至於後來我跟爵士大狗仔說,這就好像一個站著彈吉他的蘇阿哲,這一點,有和阿哲玩過的人就知道我的意思了,哈哈。

今天Pat Martino給了我們非常多的啟示,除了他重新東山再起的毅力以及對於吉他的熱情之外,我們還可以看到,不管在哪個風格中,擁有
卓越的技巧,對於吉他手來說真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不但可以化腐朽為神奇,更可以透過這項能力拉大其他人與你的差距,進一步還能發展出屬於自己獨特的風格,不論一個人想不想成為炫技派,都應該要讓自己的技巧得以支撐自己的想法,當然我們不應該過於專注在技術層面上,而變成一個特技表演員,不過看了Pat Martino那排山倒海而來的音「嘯」,我想在也沒有人會忽視技巧性在音樂表現上的價值。

演出時間:2007年08月22日(星期三)晚上07:30
演出地點:國家音樂廳
演出者:Guitar→Pat Martino
    Piano→Richard Germanson
    Bass→Paul Gill
    Drums→Scott Allan Robinson

後記→今天第二個Set的時候左喇叭竟然出現波波波的聲音,連台上的鋼琴手都在研究他的Monitor是不是有問題,這真是太糟糕了,音樂會裡
設備出問題對於演出者和觀眾都是很不好的經驗,還好後來沒有出現更糟的情況,希望主辦單位在未來幾場能多加檢查避免再出問題。

延伸閱讀:
Pat Martino的官網→http://www.patmartino.com
破報對Pat Martino的專訪→http://pots.tw/node/226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ydneyS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