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很多人初學民謠吉他的朋友對於彈唱對不起來很是困擾,其實這個問題不只是初學有,到了比較進階的時候還是會遇到,所以在不同的程度上有不同難度的目標設立。

初學者在彈唱時常見的挫折往往出現在挑錯歌,例如主旋律音符比較多(也就是拍子比較碎),或者是主旋律有太多的切分拍,以至於在彈奏都還很不熟練的時候,又要去顧慮主旋律的部分,而產生挫敗感。其實只要挑對歌曲,配合彈奏練習的進步,就可以跨過這個關卡。

因此,對於初學階段,我們通常會把手部的動作設定的很簡單,比方說固定的節奏下的固定指法或刷法,由於這個時候通常連基本和弦都還不甚熟練,所以選擇練習的曲子時,他的主旋律最好也是節奏比較單純的,例如比較長的音符,儘量以不超過八分音符為主,同時彈奏的動作也配合設定的很簡單,如此逐步增加節拍切碎的程度,挑選旋律音符與伴奏在節奏上差異性比較高的歌來增進能力。

不過隨著我們對於吉他的掌握力變高,也希望能在伴奏中增加比較多的內容,或者是練習編曲比較豐富的曲子,彈唱搭配就必須面對到多線條的問題。

通常講說練得很熟之後,就能夠彈唱,並不是因為很熟所以不用再去管手彈的東西,而是熟練到你可以同時在腦中處理兩組訊息。

以基本的琶音來說,如果是比較呆板的節奏,因為訊息量是少的,再加上很固定化,所以會出現對他視而不見的狀態,但是這種狀態未必能繼續進展的原因是,因為那是動作上的自覺,而不是對於聲音的處理。這個情況和刷法比較類似。

所以到了中間有填音,或者是有另一個線條或變化的節拍的時候,尤其是有不同於唱歌的旋律時,例如低音變化,和聲線條等等,演奏的複雜度不但增加,更與原本的主旋律產生更多的互動,於是在彈唱時就更容易會卡住,因此練習上除了動作的配合之外,必須加上聲音的處理,也就是要能在腦中把這些聲音構成在一起,把彈的動作所發出的聲音和唱的動作發出的聲音變成是一起的,於是對你來說,為了同時發出這些聲音,會從兩個分開(吉他和歌聲)的動作變成一個動作(彈唱),或者是一組一起啟動的動作,總之在概念上就不是分開的。

這就像練鋼琴合手,或者是練一些Fingerstyle演奏曲一樣,特別是一些聽起來像是有好幾個人在演奏的編曲,例如這段影片:

當然影片中的Tuck Andress超厲害,不過就算是一些低音有一個反覆的線條,然後加入旋律在高音部一樣,一開始練習的時候就是把這兩個聲部當作一個動作,隨著音樂進行而逐步往下走,你不只是專注在其中一個線條,而是能同時分辨並且進行這兩個線條。

回到彈唱也是一樣的意思,只是主旋律已經變成是用唱的了,當然在練習上是分開練熟,不過你慢慢會感覺到這些聲音是一起在腦中出現,這樣就會有自然而然的感覺。

因此除了要先練唱熟,能在腦中浮現旋律,當然也要練彈熟,也要在腦中能獨立浮現伴奏,然後試著把他們加起來一起浮現,去感覺他們彼此之間的呼應,那麼以後遇到比較複雜的例子也能迎刃而解了。

再用Fingerstyle舉個例,下面這首Livin' on a Prayer演奏版,以第一段主歌為例,你就把那些動來動去演奏旋律的手指想成你的嘴,看他們是怎麼和低音的伴奏一起走,一旦掌握住這種感覺,不但練習演奏曲會比較能抓到音樂感,就練編排伴奏或編曲的能力都會提升唷!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ydneyShiu 的頭像
    SydneyShiu

    Playing the Game of Six Strings →

    SydneyS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