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erton2[1].gif在「什麼是Power Chord?」一文中,我曾經詳細的解釋過為什麼根音與五度能夠構成有力的和聲,如果能夠掌握到那個概念,就能知道和協的意義。


音程上所謂和協(或協和、協合等等),是指兩個音相互融合,彼此之間被分辨的程度。在這個概念上,完全和協音程,就是二者合而為一,以至於很難分辨出另一個音的存在。


完全一度,兩者本是同音,自然會完整的融合在一起;完全八度,互為分身,聽起來像是一個音;完全五度,五度音會增強起音的感覺,因此聽起來也是像是以起音為主;完全四度,為完全五度的轉位,因此起音會增強四度音,聽起來也是以四度音為主。

所以完全音程,就是最"和協"的音程,也就是「完全和協音程」。

相對於完全音程,大三度、小三度,與互為轉位的小六度、大六度,就是聽起來還相合,但是已經不那麼的融為一體,可以清楚的分出兩者的存在,這樣就叫作「不完全和協音程」。

而大二度、小二度與其轉位的小七度、大七度,則是明顯屬於聽起來有點不穩定的聲響,甚至有點在兩個音打架的味道,因此是「不完全不和協音程」。

而在完全音程,以及大小音程之外的增減音程,則是被認定是最不和協的聲音,所以是「完全不和協音程」,然而,再扣除等音音程(也就是半音數一樣但名稱不一樣的音程)之後,只有增四度/減五度屬於這個分類中。

那為什麼對特定的音符來說,某些音符會比其他的音符更和協呢?

因為在自然界裡,一個聲音的發出,是會伴隨著許多的泛音,例如一個C音的發出,是會伴隨著以C音為基音的泛音們一起發出的,這些發出的聲音越靠近基音,就會越容易被聽見,相對的這些泛音的音符就會比較和協,而在泛音列上比較遠的音符,就比較不和協。

本系列前幾篇文章中的插圖如果你沒有瞄過,至少這篇文章的插圖要看一下,可以看到泛音列上各音高出現的順序。

了解到甚麼是和協之後,就不應該再有"和協比較好聽"或者是"不和協比較難聽"的觀念,以現代人的耳朵來說,這種和協與不和協的界定,與其好聽與否,並沒有絕對關係,也無所謂禁止使用的問題,而在於作者如何表達他所想要傳遞的聲響而已。而能夠聽出這種和協上的差異性,才能進而了解音樂中,音符與音符之間的相互影響,所謂的「流動」,所謂的「引力」,然後才能慢慢的體會到為什麼學樂理並不是在學習和弦規則或音階結構而已。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和協 音程 泛音 轉位
    全站熱搜

    SydneyS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