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閒逛Acoustic Guitar的網頁,發現到這篇文章,覺得很有趣決定來翻譯一下,翻到一半還正好在PTT上看到有人在問相關的問題,翻到完才發現作者的結論竟然跟我回文的結論一樣,不過本文中有提到一些比較深入的因素,還是蠻值得花這個時間去翻譯的。

 


 

Why Do Guitars Sound Better As They Age?
(為什麼吉他老了聽起來音色比較好?)

大多數吉他手和製琴師同意當吉他彈久了會「開」了而且有所變化,這邊討論了吉他變老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情。

理查‧強斯頓(Richard Johnston)

 

從全新無暇到老舊破損:一把最近的Martin HD-28與一把1956年的D-28


「當這把琴彈開之後音色聽起來會更好。」幾乎每個在買新的木吉他,或者只是聊到這件事的人,都會聽到這段話,或者是類似的句子,不論使用的關鍵詞彙是「馴服」或者是更加多采多姿的「當她習慣成為一把吉他」,重點都是一樣的:當你彈奏一把新的吉他,都能期待未來他的音色會變好。這並不是一個新概念,也不是六零年代的新語所遺留下來的吉他業障;對於木頭樂器的音色會因為時間而變好的說法,最早出現在1800年代美國吉他廠商的目錄上,但是到底產生了什麼變化,以及為什麼產生這些變化呢?是放很久就會讓吉他音色變好,還是因為吉他被彈奏造成音色上的不同,或者是兩者皆有影響?關於這件事情有太多的推測,卻缺少科學上的事實與嚴謹的研究,但這篇文章將會發掘什麼是已經確定,什麼是尚無定論,以及許多演奏者感覺到他們的吉他每年都越來越好聽的背後所隱含的共同迷思。

木頭與水分(Wood and Water)


絕大多數的吉他內側並無上漆,因此濕氣極易侵入木頭 。

 
要去為吉他被彈奏時的變化定量是很困難的,但是時間對吉他的影響則有一些可信的事實。除了一小部分的例外,事實上幾乎所有以實木製作的吉他,不論外觀是如何的處理過,它的內部是沒有上漆的,而且在面板上有一個大大的響孔(或者是半空心吉他會有兩個小一些的F孔),讓你的吉他的共鳴箱更像是一間窗戶常開的房間。所以即便樂器的外表上了一層厚厚的聚酯纖維,吉他的內部還是會在高濕度下吸收水氣,然後在乾燥的環境下排出水份,與周邊氣候有著延遲同步。即便這種「呼吸」在比較老的樂器上也持續著,但吉他製造者從多年來的經驗中學到,相對於舊吉他,新吉他對於環境的變化有較大的反應。由於吉他木頭很薄(一般木吉他通常低於八分之一英吋),因此很容易想見琴身中大部分的木材-基本上是由內而外,而不限於內側的表面-老化速度都相當快。

在吉他製作完畢,裝上弦並且調好音之後,木頭並不是唯一會持續老化的部份,許多新的吉他依然使用將近一個世紀前發展出來的硝化漆-一種耐久、快乾的塗料。雖然這種漆在足夠乾燥之後會打磨的像鏡子一樣,它還是會隨著時間持續硬化並緊縮,一部分是因為溶劑-為了讓塗料能保持在液態以便滲進吉他表層-的蒸發。即使是比較近代的催化法-使用化學反應來取代溶劑蒸發使表漆變硬的方式-不像硝化漆變化那麼明顯,依然會受到時間的影響。即便你的吉他是全新的,也不要被它堅硬、閃亮的外表給騙了,我們常常會以為現代的吉他烤漆是密封的,但其實不是。真實的情況是,水可以不留痕跡的流過吉他的表面,但是水氣終究會進入表漆之下的木頭。當硝化漆一類的表漆開始老化並且變質,它們通常會出現很多細縫。

從樹木到樂器(From Tree to Instrument)


在製作吉他之前木材須先進行長時間的乾燥(Taylor Guitars)

為了了解到吉他如何老化,了解一下吉他是怎麼來的會很有幫助。雖然這些用來製作吉他共鳴箱(面板背板、側板)的薄薄的切片可能已經經過數個月到數年的乾燥過程,相較之下,製作吉他的時間實在相當的短暫。很明顯的,吉他的側板經過相當戲劇化的蒸烤與彎曲的處理,面板與背板則是稍微的調整。實際上,所有當代的鋼弦平面板吉他的面板並不是真的全平,而是透過貼合在面板內側的拱型力木稍微製造出一點點隆起。吉他的背板則有更明顯的凸面,這也是拱型力木造成的,你從響孔往內看就可以看得到。這告訴我們,在短短幾天,最多幾週的時間之內,一小落原本平板的木頭會被彎成拱型的面板和背板,並且用膠水接合起來。


有些製琴師覺得動物膠的硬度能讓吉他的音色比較好聽


如果你往吉他的內部看,你就會發現把各部件接合起來的膠有多重要。面板和背板的左右對稱面是膠合的,力木和面背板也是膠合的,還有傳達琴弦震動能量到面板的琴橋也是用膠固定住(琴橋其實屬於結構力木,也是唯一一個膠合在琴身外側的力木)。現在吉他製造商使用的膠乾的速度比較快,能對吉他進行較快的組裝,但是這些膠大多數都會隨著時間持續的硬化。既然這些膠是吉他木料之間的中介物,當吉他被彈奏而振動的時候,它們至少會在整個樂器的反應中扮演一個小角色。一把20年的吉他,上面的膠,是不是比只有一半年份的吉他上的膠要硬或者是不同呢?也許不是。事實上,這邊所討論到的不同,是比較全新吉他和有年份的吉他時才可以注意到的差別。一把一年的吉他和同型的全新吉他比較起來會有不同,但是這個差別並不會因為年份變成20年就變成有20倍的差異。

好的振動(Good Vibrations)

當我們要檢證吉他被彈奏是如何造成音色的優化,會面臨到如何去測量樂器的變化以及如何變化的困難。無庸置疑的,當吉他弦調音之後,不論是面板或是琴身的其他部分,都承受很大的張力。即使是使用小直徑的黃銅弦組,在標準調音下,會對面板與琴頸施加超過150磅的張力,而中直徑的弦組則大概是為小直徑的弦組再加上一根第七弦的張力。當你彈奏吉他的時候,這150磅的張力隨著琴弦振動著,你必然會經常感覺到不只是面板,而是整把吉他都在嗡嗡作響。但是到底是弦的張力,還是彈刷造成的振動,導致新吉他與老吉他的音色差別呢?有時候吉他手會說要"暖琴",認為吉他琴身在幾分鐘的發聲之後,會開始有更好的共鳴,用更音樂性的話來說,會比剛從琴盒中拿出來的時候好聽。但這真的是吉他被「暖身」了嗎?還是只是演奏者下意識的些微調整了他或她的手法造成了音色變好的感覺?

這正是檢測吉他經過使用之後-不論是幾分鐘還是幾百個小時-音色優化的困難之處。一部分的問題是大多數經過測試的吉他彼此之間並不完全相同,即便他們是由同一個製作者生產的。即使是一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地方,例如琴頸寬度或者是弦高,都會使得兩把幾乎一樣的吉他在當場比較的時候產生困擾,尤其是在兩把吉他新舊不一的情況下更加明顯。比較同一把吉他的「之前與之後」,則會被一個明顯的事實給誤導,那就是人類已經被證明很難在一段時間之後清楚的記住細微的音色差異。大多數的音響發燒友都同意,必須要在幾秒鐘之內進行AB測試才能精確地比較不同喇叭之間的差別。


更麻煩的是,吉他手會因為知道他在彈奏的琴是老還是新,而被一般觀念中對於新舊音色差異的定見,來影響他對於音色好壞的判斷。幸好,現在有一些少數的例子,是使用兩把幾乎完全一樣而且同時製造的吉他,其中一把是放在床底下或者是櫃子裡好幾年,而另一把則是在全球各個舞臺間四處奔波,並且因為個人練習、樂團排練、以及JAM場,而被彈奏了無數個小時。在我所合資的一間店中-Gryphone Stringed Instruments,位於加州的帕洛阿爾托(Palo Alto, California)-正好有一個這樣的例子,兩把當初聽起來很類似的1983年Martin D桶身吉他再度相遇了。不論是被彈奏很久的那把或者是幾乎沒被彈過的那把,都裝著同樣品牌的新弦,並且演奏者也被禁止檢查琴身上的傷痕,這兩把吉他的音色對聽的人來說也是幾乎一樣的。當然這並不是一個十分科學的測試,還是能提供我們去了解一把被放在櫃中25年,甚至是更久的吉他,並不必然要等到某個人花個幾百個小時去增加它的經驗值才能把音色變好。

老琴誘惑(The Vintage Temptation)


讓人花上大把鈔票去購買七八十年歷史的老吉他,使得吉他製造商在製作、行銷新的吉他也必須強調「像是老的一樣」。這種趨勢帶來的一種的好處是我們現在比二十年前更了解那些「黃金年代」的樂器,而復刻版不一定會完全當年的原版一樣,但他們通常會做的非常接近,當我們直接比較新的與舊的樂器時,結果往往相當驚人。沒錯,老琴常常勝出,但是我們在Gryphone Stringed Instruments做的盲目測試,聽的人在不知道新舊吉他價格差異的情況下,往往給予新的吉他更高的分數,這一部分是因為現在的吉他製作者在木材上厚度規格、膠、琴頸結構、以及力木模式都使用與過去相同的方式。當一把聲音很好的復刻版與一把不那麼被期待的老琴一起比較,很明顯的時間,以及被彈過很久,都不能保證任何一把吉他會有更好的音色。

不要等待(No Wait)

無庸置疑的是弦樂器一定會因為時間以及被彈奏而產生變化。在某些樂器上,這些改變可能很明顯,而其他的則差別不大,因此很難去預測一把新吉他到底會變成什麼音色。因此在購買新吉他的時候,最好是不要去期待他以後會有什麼音色的改變,而是要選擇現在對你來說聽起來就很好的音色,其他的考慮都不是重點!

理查‧強斯頓是Gryphone Stringed Instruments的創辦人之一,並且是Acoustic Guitar的特約編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ydneyS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