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調夾對吉他手來說是不可獲缺的重要工具,卻是許多人最為忽略的部份,覺得不過只是夾住某一個格子用的東西,只要夾住就好,對於怎麼夾,夾了之後的差別,往往不甚在意,但是若是深入來看,真的隨便拿個東西能夾住就好嗎?
坊間可以看到的移調夾大約是以綁式和夾式的為主,綁式的最常見的如下圖:
圖片中為JimDunlop的Professional Guitar Capo,跟我們在台灣常看到的很像但其實是不同牌子,售價也高上很多,Musician's Friend售價6.99美金,大約三百多塊台幣。
另一種夾式的,較常見的如同下圖:
圖片中是Kyser的Quickchange Capo,和我們在台灣比較常看到的牌子不一樣,價格也貴一些,這款Musician's Friend的售價是15.95,大約五百多塊。
或者是這一種夾式的在台灣也常看到牌子不一樣的:
這是Jim Dunlop的Trigger Acoustic Guitar Capo,在Musician's Friend上的售價是14.99,大約五百左右,比台灣常見的其他牌子要貴一些。
另外還有一種夾式的在台灣也算常見:
圖片中的是Shubb的Original Capo,目前在台灣也有類似的仿製品了,這款Musician's Friend的售價是17.95,大約六百上下。
這三種款式的移調夾,在台灣都可以看到許多相似的製品,價格也便宜許多,似乎是隨便找個夾的住的就好了,不過深入去看移調夾這件事情,其實並不是這麼單純的事情。
首先,移調夾應該看作是手指的延伸,因為它會與弦做接觸,會與指板和琴頸做接觸,因此就像我們挑剔按弦這件事情一樣,在挑選移調夾的時候,有幾件事情是要考慮的:
首先要注意的是觸弦的力度。太緊的觸弦,會造成音準偏高,以及音色偏亮。因此夾的緊這件事情,其實並不是越緊越好,最好能像手指一樣能適中的按住琴弦。以夾式的移調夾來說,由於比較不能調整緊度,因此比較容易遇到這個問題,可能必須依靠夾的位置來調整緊度。比較鬆的話,可以靠近琴衍來使其按緊,但也可能因此影響到彈奏。此外太緊的移調夾有可能會在部分使用軟漆的琴頸上造成痕跡。
在這個部份中,移調夾如何調整施加在琴弦上的力道,就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了。例如第一種綁式的,可以調整帶子的長短;也有些綁式的,是透過帶子上不同的孔位來調整,第三種是利用螺絲來調整。
夾式的移調夾雖然不能調整,不過他的速求在於操作上的方便,單手就可以移動把位。
再來要注意弧度。許多吉他的指板都略帶一點弧度,隨著不同的琴種和設計,這個區度會有些微差異,如果你選用的移調夾和你的吉他指板在弧度上不甚相合,會使得中間,或者是外側的弦比較無法密合─又或者是反之,會過緊。
比方說如果移調夾的弧度比較大,在安裝的時候,兩側會先接觸到琴弦,因此當你讓中間的弦壓住的時候,兩側會過緊以至於音準偏高,或者是兩側壓好但是中間卻無法按住。因此弧度的選擇最好是以和指板的弧度能接近是比較好的。
其實如果去細看一下像上面提到的這三間公司出的移調夾,就可以發現他們至少有分Carved和Flat兩種,也就是說在購買的時候至少要分清楚是民謠還是古典用。
第三要注意移調夾的體型。移調夾雖然就像是上弦枕一樣讓你有不同位置的空弦可以彈奏,但是他不像上弦枕是在下方,因此比較大的移調夾有可能造成開放把位上彈奏上的困難,因為它會擋到手指運動的空間。
最後與弦接觸的膠墊也是相當重要的,因為它是與弦接觸的部份,這方面可以從軟硬度去注意,過硬的話就會反應在第一點,造成緊度的增加,當然也不要軟到按不緊。
對很多人來說,使用原廠或者是仿製的移調夾其實沒有很大差別,不過就我們長期使用多種移調夾發現,尤其在耐久上可以看得出來,原廠的簧片或者是彈簧會比仿製的要持久許多,同時原廠的移調夾對於容易接觸到琴頸的部份,會施加保護措施,避免造成琴頸刮傷,這些在低價的仿製品上是比較缺乏的,因此使用仿製品的朋友可能要小心一下琴頸上方。
材料的持久也是差別,膠墊的硬化或者是脫膠不算少見,即便是主體部位,也有耐久度上的差別,或者是有些廠商使用塑膠代替金屬,會有支撐不夠的問題,以至於移調夾一綁上去整個彎掉。
這些細節上的差異,有的會影響音色,有的會影響爽度,當我們對吉他越來越熟悉,就不能說移調夾都一樣了。
當然,移調夾的發展也是很多種的,有能夠在琴頸上滑動的,讓你隨時轉調的,有只按住幾條弦,或者是不特別按住幾條弦的第三支手。而隨著使用的吉他不同,或者是使用Banjo或ukulele等等,都有其對應的移調夾,這些都會影響你選用的移調夾種類唷。
就像一個吉他手不會只有一把琴,當然也不會只有一個移調夾的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