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有個學生發現了一件事情,就是他拿調音器去對吉他上每個格子的音,發現不是每個音指針都在正中間...
首先,因為物理學上的限制,一般的吉他(就是最常見的,所有的琴桁都是直的),音不可能每一格都是準的。
影響音高的三的因素是:長度、粗細、張力,演奏的時候,除了粗細之外,長度和張力是會有變化的。
改變長度-也就是按弦,弦從懸空的位置移動到琴桁上,會造成長度與張力的改變,而這個變化,在不同的弦上有不同的比例差異,甚至在粗細、調音一樣的情況下,纏繞弦會比同樣平滑弦的變化多一點。
而為了改善這個問題,現在木吉他的下弦枕大多都是帶有補償的下弦枕,如下圖左:
右邊的無補償下弦枕大多出現在使用尼龍弦的古典吉他上,鋼弦木吉他來說大概都是有三四十年以上的琴了。
而且,即使使用無補償下弦枕,木吉他一般來書,下弦枕槽也是有斜度的,如下圖:
同樣的,古典吉他通常是平的。
下弦枕槽的斜度、下弦枕上接觸點的調整,都是為了補償。古典吉他通常沒有,是因為弦的材質與演奏內容使然,它相對來說情況沒有嚴重到不能接受,但是新的演奏者與各種新設計的琴採用補償的也越來越多。
從這個部分就可以知道,即便Fret卻都還是一樣直,但是不同的弦對應的總長度就不一樣了,在這種情況下,那個直Fret的設定是合理的嗎?
這就涉及到實務的部分了,也就是人耳可以接受,就可以了。古希臘普羅達哥拉斯有句名言流傳至今:「人是萬物的尺度。」並不是機器來衡量,機器也是依照人的需求來衡量。因此在製作吉他、彈奏吉他、產出音樂上得到一個平衡的結果,就是目前我們所看到的狀態。
這個狀態是不是會維持不變呢?我認為不是,就像古典吉他的水平下弦枕,變成鋼弦木吉他的補償設計,人類的的技術進步或改變,會導致新設計的誕生,人類操作設備(演奏樂曲)的改變,會導致新設計的誕生,而無法滿足人類需求來產出音樂的,則慢慢的被取代。也許未來吉他的音準可以達到機械式的要求,但依然是由人去評斷,這個要求是否符合人類的要求。
老實說這個話題其實蠻深遠的,材料、結構、音律等等,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各自去探索,然後發現人類目前的邊界在哪裡,以及目前人類做了那些嘗試,為什麼某些嘗試看來完美卻沒有普及等等,也是相當有意思的學習過程。
延伸閱讀:
開頭的圖片引自於 https://setitupbetter.com/ 。這個網站販售有補償上弦枕(一般常見的吉他的補償都是在下弦枕),所以他對這個部分解釋了蠻多的。
美國物理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78號(May 2009)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45854259_Intonation_and_Compensation_of_Fretted_String_Instrument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