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面我們已經提到過,為什麼品牌是重要的挑選關鍵。簡單的說就是,品牌是一種長期建立可以信賴的對象,對於一般的消費者和玩家是可以藉此作為一個判斷的。良好的品牌會下功夫維持幾樣東西:品管、服務、形象、價格。

大家都知道,任何一種產品從原料到消費者端,中間有各種各樣提供服務的人,例如原料要經過採買才會進入工廠,工廠拿到原料需要經過處理與製造才會出現產品,產品需要經過分層的經銷才會到達店面,這時候消費者才能在店面買到東西。

有人說,東西從工廠出來的成本很低,如果能夠不經過品牌商、代理商、盤商等的層層經銷,就可以用很便宜的價格賣給消費者。

是的,如果真的這麼美好,為什麼幾乎所有的產業都發展成為分銷體系?

因為生產者除非規模龐大有資源與能力去直接面對消費者的管銷系統,否則光是處理那些消費者,就可以讓生產者的成本大大的提升,結果不是破壞了生產者的生產能力,就是他為此而發展出新的分銷體系。

這就像是一個乳牛生產者,在自己賣牛奶給消費者,和把牛奶賣給統一瑞穗鮮乳的差別。統一可以把你的牛奶從花蓮賣到台北,但是你自己想要自產自銷可能連運到台東都有問題。(這是一個很粗糙的例子,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所以就算是自有工廠的吉他品牌,為了將產品鋪設出去,也為了提供更多的服務,他必須要讓產品進入各個地區的經銷體系裡,由專門的人來提供服務。這就是我們所知道的代理商與經銷商,甚至是店面。

對這一層一層的機制來說,它們都會賺取"利潤",這些利潤也有人稱為"剩餘價值",所以我們買到的東西經過了他們的"剝削",就變貴了。不過,作為現代社會的一份子,你可以換個角度把這個"利潤"叫做"薪水"。由於各個產業彼此相互依賴,而在不同產業中的我們,身處在不同的部門裡面,如果沒有這些"利潤",我們的老闆恐怕都沒有能力支付我們的"薪水"。

對於還沒有工作經驗的學生來說,可以把"薪水"前加上三個字變成:"爸媽的薪水"。

這個概念在我成為社會人之前,對我是很模糊的,但隨著進入社會之後,才體會到就是這些層層剝削,養活了層層中的上班族與勞工。也因此我開始了解到,人與人果然是相互依存的,這個道理。

單價越低,利潤比例越高。

有次在商業周刊上看到,為什麼之前流行的10元商店後來都變成39元商店了,因為10元店的商品供應商彼此之間削價競爭,導致利潤比例大幅下降,結果當原物料價格開始上漲後就有人撐不下去了,於是紛紛退出市場,存活下來的廠商開始調高價格企圖保持原本的利潤比。整篇文章最讓我驚訝的是,10元商品在進貨的時候本錢大概是3成,超過5成就會讓10元店無法生存。

這意思是說10塊錢的東西,如果進貨成本超過5塊錢,就是虧本。後來碰到一位很久沒見面,跑去中國做網路創業賣衣服的朋友,它直接告訴我,他們的毛利如果沒有五成,根本做不下去。我說你網路又不用店面,他說對,但是整理那些貨物,挑貨選貨,倉儲,還有配送,會計等等都需要人,這些基本的開銷根本省不下來,而且那些成本並不會因為你的衣服比較便宜,就會比較低。也就是說,處理成本對高單價商品與低單價商品來說,都是一樣的,所以單價如果比較高,反而比較能夠承擔這些成本,以至於他可以接受利潤比例比較低的情況。

而且這些成本,其實也是我們的薪水。

咦?講品牌跟這個有關係嗎?

不能說沒有,因為品牌商、代理商、經銷商都做了這些事情,最後我們才不用翻山越嶺到中國、到越南、到印尼、到美國、到日本、到韓國.....,去買一把吉他。

前面說到,好的品牌會作品管,品管包括,挑出好的吉他,銷毀不好的吉他。

一個朋友有次去廣州的水晶工廠參觀,正好碰到歐洲的業主過去挑水晶杯,據說那間工廠每生產一千個杯子,歐洲那邊就會派人過去檢查,從裡面把合格的最好的十個挑出來,其他的全部當場敲碎。代工的工廠覺得很浪費,就算不夠好,也可以便宜的賣給別人啊,朋友告訴我,那些人就是沒有搞懂,如果不把其他的通通打碎,最後那十個的價值也都沒了。而站在品牌的角度來說,我給你代工生產,就是不能讓你把其他不合格的產品流出去,也因為知道這些代工廠很有可能會私下把不合格的產品拿出去賣,甚至可能會打著他們自己品牌的招牌去幹這檔事,所以當場就把不合格的商品打掉。

吉他也是這樣,一個工廠能夠流出代工的商品,代表一這個工廠的誠信有問題,因為它是不能夠私下流出這些產品。如果今天某個品牌下了一百把的訂單,工廠為了防止品管沒過做了一百零五把,假設你是業主,你會隨便挑一百把,還是挑裡面最好的一百把,然後打掉五把?

前兩年有一個美國和一個法國的吉他品牌,出現大量相當低價的商品,那個比較熟悉內情的人都知道是被打掉的商品,事實上在淘寶網上有個賣家就直接說,這些是打掉流出的商品,買的人要自己承擔風險。雖然台灣這邊一開始還有人用比較高的價格在販售,但是後來整個被打爛。我們很難知道一開始賣的人是不是拿到那堆低價商品,或者是他們拿的是正規的品管貨,但是就結果來看,就算你賣的是品管良好的商品,這個牌子也已經被搞的慘不忍睹了。

不過這個要全怪代工廠也不對,畢竟品牌也有維護自己的品質的責任,不然消費者買到了吉他,不管它有沒有貼紙有沒有序號,要你上面打著你的Mark,我們就會認為這是你的琴啊。

反過來說,當一把吉他從工廠交給了品牌商,在轉銷下去的過程中,每一個端點也都對這把吉他負起了品管的責任,代理商收到有問題的貨,經銷商收到有問題的貨,或者是店家收到有問題的貨,他會認賠吃掉,還是把貨退回去給上游?

就像是一個消費者,如果買到瑕疵品,他會拿去退貨,還是算了?

因此對於一般的消費者來說,對於沒有管道,沒有相關的專業知識(彈吉他和做吉他可是兩回事)去辨別東西的好壞,去分辨到底是小瑕疵還是大瑕疵的一般玩家來說,挑選品牌是挑選吉他的重要依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ydneyS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