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那天因為原本的行程取消了,想起Europe第三次來台灣,而且還四場全台走透透,比某些國語藝人的"世界巡迴演唱會"還多場,就撥幾個電話問有沒有人要去,沒有,沒有!

其實有啦,不過他說他第一天就去了,其他的人都不大想去看這種在搖滾樂團裡像是5566的感覺,要知道去年那場Guns n' Roses就沒有這種反應,是啦是啦,槍花感覺是比較高檔,象徵著搖滾精神的樂團,像Europe這種媚俗流行重搖滾怎麼能打動當年的藝文青年呢?

在搖滾地位上,Europe絕對不是一個偉大的樂團,除了它本身的流行取向之外,我在想它比較歐式的曲風,在以英美搖滾為主的台北搖滾客心中就比較不一樣吧,這一點在重金屬/重搖滾從主流的地位中退下來之後,台灣的樂團風格在不同地區裡的分布,或許可見一斑。

不過就以昨天的演出來看,和那個與所有舊團員鬧翻,然後十幾年沒出片,讓大家等了十七年的新專輯雖然賣了六百五十萬張,但是演唱會上的表現卻讓人失望的槍花樂團相比,Europe對歌迷的誠意實在是好太多了。

雖說應該是有降Key,不過從頭到尾好好的把場子唱完,沒有一直靠不同的團員在solo爭取休息時間,以及用和聲齊唱撐場面,也沒有讓大家在寒風中聊天一小時展現一下當年的大牌氣魄,這使得這場演出對主要以30~50歲年齡層為主的觀眾來說,真是貼心許多...

以上這段文字應該會讓槍花歌迷很不爽...也許是因為對於Guns n' Roses的期待太高,畢竟他們可說是八零年代晚期搖滾樂的代表人物,在Nirvana之前的搖滾偶像,比起Bon Jovi、Europe、Skid Row、Poison、Cinderella等所謂的濫情流行偶像假搖滾樂團要"高檔"許多,然而事業上多年的中斷,團圓的分分(沒有合合),比起本世紀復合後持續活動的Europe,當然不能太過期望能有當年的水準。

據說這次來的Europe是原班人馬,其實人員還是與最早期的有所變動,不過對照了一下The Final Countdown的Credit,的確是當年最紅時期的組合沒錯,這也是最近來台灣的幾個老搖滾樂團裡最完整的組合。比方說去年的Skid Row主唱不在了,Guns n' Roses只剩下主唱,五月份要來的Deep Purple關鍵的吉他和鍵盤手都不一樣了,說起搖滾樂團史,能夠在以原班人馬保持這種活動的還真是不容易,不是為了錢大家出來用舊歌噱一票,就是早就人事已非了...

不過,既然是老搖滾團,現場的觀眾看來還是對老歌比較有反應,而且顯然還是對The Final Countdown這張專輯的曲目比較熟悉,身邊的某群觀眾一直喊著Rock the Night,不過稍為晚期一點的歌曲我感覺也不會太冷,即便是演唱新歌,觀眾的反應也不弱,當然和場地本身可能也有點關係,TICC不是一個很大的場地,而且是室內的,基本上只要坐的不要太遠就不至於感覺到像看電影般與舞台隔絕,或許這是因為一方面Europe仍保持著與原本的風格相連的音樂性,再者她們的新作品不論在重度以及力度也較之舊作品有相當程度的進化,所以對於不同年齡層的觀眾皆有其誘因。但無論如何,反應最好的歌全集中在The Final Countdown專輯中:The Final Countdown、Rock the Night、Carrie、Cherokee。不過我覺得新曲Last Look at Eden也蠻好的。

雖然說是樂團,但是其實大家最在意的還是主唱,畢竟不是演奏曲,也因此Skid Row原始主唱不在,吸引力就遠不如只剩下主唱在的槍與玫瑰,之前聽說的到場人數就算扣除兩團之間的等級差距,Skid Row那場也實在是太過冷清了。如前面所說的,Europe的主唱從頭到尾活跳跳,耍麥克風的手技看來也很熟練。當然以現場演唱來說,喘氣或者是有些地方感覺吃力,都是有的,但和隔天我看電視上某台歌唱比賽中22歲參賽者演唱Jolin的歌,從第一句走音到副歌完的情況相比起來,已經頗讓人滿意了。樂團整體的契合度很好,不僅僅只是專業樂手的組合,而是有一體感,而這也是樂團與演出人員的差別。

若要說整場演出比較嚴重的缺失,就是在安可的時候,當第一首安可曲The Beast唱完之後,出現了那最著名的前奏,結果竟然發生瞬斷一秒的情況,也就是現場突然沒有聲音,只聽得到全場觀眾的"啊~",我猜測應該是外場喇叭,也許還有內場都跳電了,就在一個類似電流保護的"啾"聲之後斷了一秒,然後又恢復,樂團沒有受到影響(當時也只有KB在彈)繼續演出,但是在這個最後一首,也是最紅的一首歌上出這種狀況,實在是頗為破壞氣氛。這一分,就記在當天音響人員的頭上吧。

(想不到網路上可以找到證據,約在0:08的位置)

所以,就聽聽第一場的完整版本吧(更想不到有這麼清楚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ydneyS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