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幾天,有個新來的學生說他去聽了學校鋼琴社的樂理課,鋼琴社找了外面的老師來教,他聽了兩個小時結果還是聽不懂,我問他講了什麼他聽不懂,他說有怎麼看五線譜、音程、五度圈等等,於是我們花了五分鐘讓他搞懂這些東西。

這個學生跟我學吉他還沒有多久,通常一個初學者,我會先花時間讓他「會彈」吉他,對我來說那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學吉他這檔事,沒有什
麼比這更重要的了,練個幾首歌,回頭再來看看一些基礎樂理,會比單純只講樂理要更能了解其背後的意涵。不過他這麼好學,還自己跑去聽樂理課,這是值得鼓勵的事,於是我們順水推舟的把這些東西給講了。

五分鐘和兩小時的差別是什麼?

這些基礎的東西,兩個小時下來應該是講的很仔細了,怎麼他會聽不懂。我問了一下上課方式,終於了解到為什麼他會聽不懂。原來在課程中
,老師講課的方式就如同一般吉他書或基礎樂理書上寫的一樣,那如果他看書看不懂,去聽一個人把書上的文字講出來,那也是看不懂的。

這個學生其實是知道一點關於這些名詞的意思,但是他搞不懂為什麼會那樣排列。

以我自己的經驗來看,大多數的人之所以會搞不懂一些相當單純的基礎樂理,通常是對於名詞背後的意義不了解所造成的。以音程為例子,最
容易搞混的地方是大小變化,例如大三度→小三度這類的差別。然而,在大多數的書籍裡,卻使用了「X度音=幾個半音」這種方式來列舉各個音程,雖然就內容來說並沒有什麼不對,但是這種方式卻完全沒有表達出音程的意義,尤其是這種寫法有如某種進位制,但又其實根本沒有進位這檔事,結果是看的人只好一頭霧水的死記。

更進一步來看,大多數的書籍中,也沒有解釋為什麼某些和聲音程彈出來會比較穩定,或某些和聲音程會比較有「抖動」的不穩定感。然而沒
有了解那個,則是一點都不能真正的掌握到音程的重要性。

音程有多重要?以實務上來說,我們最常碰到的和弦,是由數個音程組成;而與和弦有關的不論是音階運用、和聲編寫、重配和弦‧‧‧等等
,都需要能對音程關係熟悉到一個程度,才能轉換自如。那如果一開始只能死記,到後來所延伸出來的這些東西也只能死記,當然這些理論就變成枯燥乏味的名詞。更有甚者,是當一個人還真的把這些東西給記了起來,卻只能用一樣的方式來傳遞這些基本「公式」的時候,那音樂就不再是聽覺樂趣而變成視覺化的方塊排列了。

以學習的角度來看,學習樂理也不單單只有教學方式,或者是書籍的問題,從另一面來說,學習者自己是否有認真的去思考這些東西,還是只
是想輕鬆得到解答,等著別人告訴你標準答案,這態度上的差別,也會影響到你學習樂理,甚至是學習所有事物的成效。

以五度圈來說,這個主題幾乎出現在所有常見的基礎書籍上,但還是有許多學習吉他的朋友只知道有五度圈,卻不知道五度圈是幹什麼用的。
要解決這類狀況,我認為應該要不停的提出問題:

例如五度圈很重要→五度圈為什麼重要→五度是什麼→為什麼不是其他的X度圈→為什麼會有圈→‧‧‧

例如說五度進行是最強的進行→什麼是最強?→其他的進行為什麼比較弱?→‧‧‧

又例如我們說Power Chord是根音加上五度音→為什麼是五度?→其他音程為什麼不行→‧‧‧

其實五度的關係其實出現在蠻多地方的,例如調號的排列順序、調號中升降記號的書寫順序、和弦銜接的關係等等,甚至你也可以在指板上發
現五度的關係,那這些東西都可以作為思考的對象,一個問題找到答案,又能激發出新的問題。而在這個過程中,因為是你自己不停的思考,於是這些東西才真的能成為你所明白的知識,進而能把看似無關的各個理論給融會貫通。

不過,學習樂理只不過是學習音樂中的一小部分,要是以為把這些東西學起來就能夠做出好音樂,甚至於把講樂理當作是玩音樂,那可就犯見
樹不見林的錯誤了,更何況,一般人常掛在嘴邊的樂理,通常也只是理論世界中的基礎部分,放眼望去,能學能玩的,還多著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ydneyS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