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因為前面翻了關於木頭的文章,Wood & Steel同期,就在討論木頭頻率的下方,有篇我認為比起木頭更重要的文章,就順手把他翻譯了起來。其實文章裡的內容都是平日自己常跟學生講的,但是打著Taylor的名號,感覺上權威性更增添許多。

我覺得Taylor會在這裡放上這篇文章,其實是更想要打破一般人對於木頭的迷思,尤其是某些器材的討論,對於硬體有點捨本逐末了。能有機會彈遍各種木材依照各種工法所製作出各種吉他的人,畢竟是少數,大多數的我們,應該追求的是"自己想要"的聲音,而不是"別人說"的聲音。

以下為翻譯:


「骨音色」與其他音色變數

在我們討論木頭的聲音差異時,一把吉他的音色,大部分是由演奏者的手來決定的。假如共鳴音色有一個公式的話,可能會像是:筒身+木頭+弦種+演奏者=音色。在這個等式中,要如何調整各項變數的的比重,以至於能得到你想要的音色,這裡有一些建議要考慮。

弦種

想要改變一把吉他的音色,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換別種弦。以鋼弦的共鳴來說,不論你是使用像是Elixir的包覆弦(這是Taylor吉他出廠時裝配的弦)、80/20的青銅(Bronez)弦、或者是磷青銅(Phosphor/Bronez)弦,都會影響到你的音色的音量、亮度以及溫暖度。「如果你願意花60-70美金來學習一件重要事情」Taylor的行銷副總Brian Swerdfeger說:「試著買四或五種不同的琴弦,然後用把它們裝在吉他上面,因為我們對於聲音的記憶能力比較差,所以要記得用錄音機把每組弦的聲音都錄下來,就算是用答錄機也沒有關係,只要是同一台錄音機就可以了,你可能會發現原本你以為你喜歡某一組弦,卻在回頭去聽錄音之後發現,其實你更喜歡另外一組。」

弦的粗細

弦的粗細通常要配合琴身的大小,通常較大的吉他會用較粗的弦。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你把比較細的弦裝在琴身較大的吉他上,你會發現你無法得到較大的動態範圍,也會犧牲掉一些音色和音量。「如果你在找尋某種聲音,例如老式的草根搖滾,厚重的刷弦,低傳真之類的音色,」Brian說:「用細弦是得不到的。」

記著,雖然我們的吉他在出廠的時候已經針對弦的粗細做了最佳化的選擇,你還是有根據你的彈奏方式來調整的空間。在Grand Concert與Grand Auditorium型號上,我們裝著細弦(light gauge),但是你可以使用中等粗細(medium)的琴弦(不過我們並不建議你在西洋杉(Cedar)面板的琴上這麼做)。同樣的,我們在GS以及D筒身(Dreadnought)的型號上使用中等粗細(medium)的琴弦,但你可以試試看較細的琴弦。

「骨音色」

在吉他的材料以及演奏工具的之外,演奏者實際上對吉他弦的彈奏,才是影響吉他聲音的重要因素。Brian喜歡把演奏者個人技巧造成的音色稱之為「骨音色」。這包含我們拿著吉他的方式、彈奏以及按弦的方式-所有我們在物理上施加在吉他的。一個演奏者的骨音色可能被描述為明亮或者是黯淡,這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到一個人的「骨音色」如何去搭配於相對明亮或者是黯淡的琴體與木頭。

「音色明亮的演奏者起音的比例較高」Brian解釋道:「結果就是你比較聽不到中頻,他們經常會抱怨音量的衰減太快,使得他們的音色缺乏飽滿,這該怎麼辦呢?他們可以選擇音色比較暗淡的材料所製作的吉他,他們可以在觸弦的時候多使用指尖而非指甲。我也會告訴人門要注意按弦不要按的太緊,有的人會按的太用力結果讓音準偏高。ㄧ個音色明亮的演奏者往往會用力按弦,這也使得他們的音色在起音之外更增明亮。」

Brian表示,骨音色偏暗的指彈吉他演奏者,可以在觸弦起音的時候多使用一點指甲,也可以選擇使用較為明亮的木材所製作的吉他,效果會很好。「一個明亮的演奏者,如果去彈奏例如像是夏威夷相思木(Koa)或者是楓木(Maple)製作的吉他,音色聽起來可能會太薄或者是不紮實,但是一個音色暗淡的演奏者來彈的話就會讓音色聽起來飽滿。」Brian說:「所以,透過選擇木頭,你可以讓一個明亮、刺耳的演奏者,去彈奏一把聲音溫暖的吉他,結果就會聽起來很好。」

Brian也觀察到,對於經驗豐富的演奏者來說,相較於按弦的手指靈活度,控制骨音色和撥/刷弦的手的動作比較有關。

「經驗豐富的演奏者有一種特徵,他們能夠控制自身從堅硬到柔軟的動態變化,也能透過觸弦的方式在音色上創造不同程度的明亮或黯淡的變化。」Brian說:「我總是能從撥弦的手法分辨出那些是成熟的演奏者。」

Pick的材質

這邊所講的「Pick」,包含了一個人的指尖、天生的指甲、壓克力、指套和一般的Pick(flatpick)。Pick的材質能造成音色上非常明顯的差異,不論是塑膠、Tortex,還是其他材質,同樣的,厚度以及尖端的形狀,也會影響音色。「我會建議你出個門,花美金5塊錢買一些不同的Pick,」Brian說:「你會發現每個彈出來的音色都不一樣,或者是發現你比較喜歡某個材質或者是厚度。」

(本文原文出自Taylor吉他公司所出版的Wood & Steel季刊,2008年秋季號)


 

本文裡的關鍵字「骨音色」其實不是一個很好的翻譯名詞,不過為了保留原文"Bone Tone"的文字,所以就不做強解。它的意思是一個演奏者本身賦予吉他所發出的音色,比較常見的說法是hand tone,如果考慮到整個吉他發出聲音的過程,就能了解道這個源頭,為何如此重要。

吉他的發聲過程

手用手指(或者是其他工具)去撥弦→弦開始震動→弦的振動傳到琴體→琴體反射振動

所以整個開始就是你去彈弦,於是在硬體上,1、弦的種類與粗細;2、用什麼撥弦,就有兩大重要的硬體因素了;再來就是你用什麼方式撥弦,角度、力道、深淺,則是由你的手所決定的因素。這些東西通通結合起來,完成了撥弦的動作,才有木頭,才有了筒身的事情。

雖然這篇文章講的是木吉他,不過同樣的過程,也出現在電吉他上,因此並不是只有木吉他才有這種情況。當然,當電吉他使用非常多的效果器後,原始的訊號因為改變過多,可能原始訊號的差異就減少許多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ydneyS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