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打開一般樂理書上會直接告訴,屬音是自然音階裡的第五個音,然後你可以還會學到,他是音階中最重要的一個音,而建立在屬音上的屬和弦,進入到主和弦,是具有最強烈解決感的終止式...

不過「屬」音這個名字很怪,既然這麼重要,為什麼是「屬」哩?

如果我沒記錯,這應該是當年挪用日文漢字的結果,不過就算去看日文漢字「属音」的「属」的意思,其實也和中文一樣,完全沒有能表達出這個音很重要的感覺,也和原本的英文dominant毫無關聯。

究竟當初日本人為啥把dominant翻譯成「属」,這我也不知道,要是有知道源起的朋友還請不吝告知。

所以我們就來看,這個被稱為dominant的音,究竟有什麼樣的條件被用dominant來稱呼?

就其英文字意,dominant有控制,主宰,管轄等等涵意,如果不能了解,就想想克勞薩大人和資本主義豬的關係吧,克勞薩就是dominant啊~~~

從發展上來看,由於和聲是比較晚出現的,所以「屬音」是早於「屬和弦」的。有的人會用"屬音有強烈趨向主音的特性"來解釋,我想這是本末倒置的,因為這應該是指屬和弦走向主和弦時所滿足的對於解決感的強烈滿足,但是既然和弦是比較晚出現的,因此並不能解釋為什麼稱這個音為dominant。

所謂屬音,在調式音樂時期,是用來判斷樂曲屬於那種調式的重要依據,雖然也有書籍以"緊張音"來描述,不過表現在實際的音樂中其實更像是一個"最被強調的音",它通常會反覆出現,或者是以其為中心來環繞的方式被強調,也因此這個音最被突顯出來,從這個音再加上結音(或者稱為主音),可以用以判定調式種類。

不過目前所說的調式,基本上都只是納入大小調系統中當作音階來看待了,跟原本所謂的教會調式,甚至是更被視為源起的希臘調式來說,大概除了長得像之外,骨子裡已經是兩回事了。所以如果有人再看到拿調式來解釋一般流行歌曲(調性音樂),可說是拿明朝的劍斬清朝的官了...

然而在這種情況下,所謂的屬音並沒有如同後來和聲發展出來後的那種所謂的"強烈解決到主音"的傾向(因為中間還會經過幾個音,而這個要說是強烈解決,那中間那些音呢?尤其是若以5度為屬音,相較之下2度有更強的解決傾向),因此也有人認為這個屬音的表現根本不明顯,在這個概念上,若稱之為骨幹音(tenor或tuba)或許更適當。但畢竟這個名稱被保留下來了。也因此我們可以了解到,所謂的dominant,要表現在旋律上才會有其意義,而這也是調式與音階中一個很重要的差異。

所以屬音並不一定是第五個音,只是在目前的大小調系統中,大小調音階的第五個音是屬音。

考慮到我們所說的大調小調這兩個"調式"的出現其實是調式音樂時代的晚期,而當時和聲理論也逐漸成形,以至於最後大小調式(或許應該說是Ionian與Aeolian的正格調式)勝出,最後終於演化到了調性時代,那屬音在五音似乎也是無可避免的事情。

這是因為在自然音階所構成和弦中,屬和弦-尤其是屬七和弦的獨特性所造成的。一個屬七和弦的出現不但能強烈的展現出"往其他和弦移動"的動能之外,更能比大小和弦清楚的指示出調性,也讓這個和弦的主導性是超過其他和弦的,被稱之為dominant真是不為過。

進一步來說,屬七和弦中的減五度,造成了和聲移動的動能,這一點在大七或小七和弦中都是不存在的。而以自然音階而言,一個C和弦,可能屬於:C、F、G、Am、Em、Dm等調,如果延伸成為Cmaj7,可能屬於:C、G、Am、Em等調,但是如果我們把它改成C7,那就是F調或者是Fm調,這顯然有決定性多了。真不愧是克勞薩大人...不,是dominant啊...

所以說學英文還是很重要的,在整個移植了西方,或者是說既然是在學習西方人的音樂,至少這個英文不能完全不通。每每看到有人滿口熱血要學吉他,然後有人提供了網站或者是教材,卻說「我英文不好」而要人家給他中文資料,在台灣現在至少會敎ABC的地方,這種說有多熱血,都是假的啊!

咦?這個主題做這個結論好像哪裡怪怪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ydneyS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