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以前不時聽說,某某古典樂器老師跟學生(或者是家長)說,樂器不好會阻礙進步。有很長一段時間我覺得,這就算不是話術,也是故意誇大的說法,有多少人能真的體會出那些差異,只是想要賣東西吧?

2gt  
這兩把吉他真的沒差嗎?


然而隨著自己接觸到越來越多等級的吉他,伴隨著歷練而成長之後,我對於"故意誇大"的想法就越來越保留了。

人類其實是比自己想像的更加敏感的生物,我們也許不是精確的生物,卻擁有對於小小的差異都能分辨的能力。

從學吉他的角度來說,一開始是想辦法要彈出聲音,有聲音就好大概就是這個階段,有些人認為新手用琴只要音準沒問題就可以。但是這個標準其實相當高,吉他先天上是在一個可以接受的範圍中去趨近於準的樂器,也就是說,你很難在吉他上面讓每個音都準,所以這個「音準沒問題」,就已經是很高的標準了。那很多拿初階琴的朋友為什麼沒有發現呢?因為人雖然擁有分辨音準的能力,卻是需要經過訓練才能讓這個分辨能力更精細,也就是說,隨著學習的經驗累積,音準這個問題會慢慢的浮現出來,尤其吉他是一種和聲樂器,單音的不準或許不易察覺,但是這些差一點點的音符們放在一起,形成和弦的時候,就更容易被察覺到。

detail3
這指板顯示了某種追求吉他音準的努力 

學習樂器來說,就以吉他為例吧,除了演奏上的能力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聽。音樂是一種聽覺活動,我們花很多時間去練習,就是為了要「好聽」,而好聽與否的判斷能力,是建立在我們自身能分辨得出來,也就是聽出來。所以說如果長期以距離「精準」較遠的吉他來練習,而無法分辨出真正的準是什麼,那絕對是個問題。

而說到「聽」這件事,我們的耳朵(其實還有大腦)除了能聽出音準,也就是聲音的頻率之外,還能聽出什麼呢?首先是動態,白話一點說,就是聲音的大小聲。一把吉他的動態大小,是指他能夠發出多大與多小的音量,你的手越用力,就會越大聲,然後到了一個臨界之後,你就會發現他很難更大聲了,這就是他的高點,而從沒有聲音來到這個高點,借用聲響學的詞彙,我們可以說這就是一把吉他的動態範圍。

對於聲音情緒的理解,最單純的面向就是大小聲,一般來說,越好的吉他,他的動態會越大,讓彈奏時的情緒變化-大小聲,能有讓人清楚的感受到,而不會都是狂新聞報新聞的94狂,所以有些人會說這把琴夠大聲,音量出得來等等。更進一步的來說,這裡面包含兩個點,第一點是吉他能多大聲,第二點是吉他多容易可以發出聲音,對彈奏的人來說,有些琴就是比其他的琴更能靈敏地反映出彈奏者的內心(其實是動作)。

到這裡,要先說明一下,音量很大聲,與很容易發出聲音並不是同一件事情。這個容易發出聲音,指得是在一些小細節上也能夠流暢的發出聲音來,比如說延音、更多更深的共鳴、顫音的表情等等,對於觸弦變化的回饋。這邊我們就進到第三點,音色表現。

音色不只是高音比較亮中音比較潤低音比較厚這種平面式的描述,更是包含了聲源、反射、殘響、再推動的過程。用囉嗦的方式來說,就是當吉他弦被撥動時,手指(或Pick)與吉他弦接觸造成第一擊時會因為不同角度或材質等等帶來接觸差別,帶動弦擾動空氣,並透過下弦枕將振動傳遞到吉他面板(以及琴頸,別忘了上弦枕,雖然琴頸去發出的聲音是比較小的)發出的第一波聲音,然後這個聲音在吉他箱體內會再反射之外,也會再回饋到弦的振動上...等等等等綜合出來的結果。

All-about-the-acoustic-guitar-769x1024
吉他聲音傳遞示意圖,本圖取自IGPA 

我們常說痛(tone)在手上,意思是每個吉他手都是從痛在手上開始的,同一把琴給不同的人往往會發出不大一樣的聲音。意思就是說手去撥動弦的力道、角度、材質(肉、甲、Pick等等)所造成差別,往往是隨人而異的,而有些人就是比較能夠彈出大家覺得好聽的音色(或者是能在對的時候彈出對的音色),之後則是樂器本身的振動。這個過程其實是很快速的,畢竟並不是每個音都是長音,而且弦到琴身內最遠的距離,換算成聲音的速度來說其實都是很短的時間,在我們不斷的用琴弦去擾動空氣的時候,這些聲音會不斷的在吉他體內迴盪著。而隨著撥弦的動作,按弦的動作也是非常多樣的,按的力道與深淺、揉滑推拉等等,也會改變弦的張力而造成變化,這些動作相當細微,一把吉他能不能反映出來,就是靈敏度的差別了。

聲音是在三度空間中傳遞的,因此一把吉他能夠多細緻的傳達出這種立體感,自然也會影響到演奏者,演奏者藉由吉他發出的聲音來調整自己,這之間的互動越靈敏,對於演奏者越有利。

用我自己的感覺來說,最初階的吉他,聲音通常是比較大的點,接著會隨著等級的提升拉寬形成線,接著是拉高形成面,最後才逐漸形成立體的感覺。這種描述是我自己的形容,不同的人或許會用不同的詞彙來描述這種越來越豐富的變化。

吉他的靈敏度,可以用我自己教學上的例子來說明:通常電吉他的學生會比較快意識到雜音的問題,理由很簡單,因為很大聲,相對的木吉他的學生就容易忽略掉,而需要多加提醒。電吉他訊號經過電路的放大,使得相對於訊號(要彈的音)來說的雜訊(雜音)也高過我們能意識到的聽覺閾值,那木吉他的雜音就比較小,不是說聽不到,而是不容易在我們專注於訊號(要彈的音)的時候被意識到。這也是一種靈敏度的問題,吉他的靈敏度,不單單只是提供我們彈奏的聲音好不好,同時也可以告訴我們,「你讓我發出了不該發出的聲音囉~」。

前面說過,音樂是聽覺活動,練習的目的是要好聽,聽力的訓練是長期累積的成果,不論是判斷樂音的優劣,或者是判斷雜音的出現,都是累積的成果,因此回到最初的問題,「樂器的好壞是否會影響到進步呢?」這答案就出現了。

然而,硬體上的進步(越來越好的吉他),與軟體上的進步(越來越好的彈奏),是互為因果的。《五星物語》中有一個畫面:

5star  

因為我們進步了,所以希望能有更好吉他來幫助我們,而不只是單純追求高階的吉他,卻無法發揮他的潛力。我們都知道高手可以讓普通的吉他也發出好的聲音,但是你問高手,他會想要被普通的吉他綁住,還是擁有與他名實相符的好吉他呢?看看諸多高手們在樂器上的挑選,其實答案也已經非常清楚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ydneyShi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